【商会动态】商会组织参加“相信·看见·未来——2025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趋势洞见”分享会

Source:中山大学校友会

3月25日,由商会理事单位—谢诺产业研究院,中山大学校友会、中山大学软件工程学院及中山大学香港高等研究院联合举办的“相信·看见·未来—2025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趋势洞见”分享会在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顺利举行。商会理事柯东江,会员邱俊辉等参加本次活动。

 微信图片_20250327102051.jpg

 

这是中山大学新百年的第一场中山大学校友终身学习计划活动,现场气氛热烈,300多个座位座无虚席,不少人欣然接受以“站票”方式参与活动。本次活动邀请了中山大学软件工程学院院长、IEEE Fellow郑子彬,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博士生导师、国际医学物理组织会士(FIOMP)邓小武,中山大学计算医学成像实验室主任、柏视医疗创始人陆遥,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协会副会长、谢诺投资创始合伙人及投委会主席魏晓林,谢诺辰途投资总监闫增阳五位顶尖专家学者及行业大咖,共同探讨人工智能领域的前沿趋势与发展路径,在人工智能浪潮奔涌的当下,为行业发展注入新的思考与活力。

 

 

中山大学教育发展与校友事务办公室主任、中山大学校友会秘书长黄瑞敏为活动致辞,她表示,中山大学校友终身学习计划旨在促进校友分享前沿思想,当前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社会、工作与生活方式,作为2025年首场校友终身学习计划活动,本次活动聚焦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大模型、AI芯片等前沿领域,与大家共同探索科技的潜力与未来发展,在中山大学新百年征程中意义非凡。

 

 微信图片_20250327102100.png

 

 

前沿洞察,探索产业趋势

中山大学软件工程学院院长郑子彬以专业视角深入剖析了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发展趋势。他指出,从技术演进看,大模型经历了从概念提出到深度学习,再到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阶段,如今正迈向推理AI时代。在产业结构上,生成式人工智能目前价值集中于底层芯片,但未来应用端有望迎来爆发。他还强调了模型发展从单一模态向多模态转变、芯片技术不断突破等趋势,并通过对比云计算和移动通信产业,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路径做出合理推演。

 

 微信图片_20250327102112.png

 

谢诺辰途投资总监严增阳从投资人角度,提出在人工智能时代需要“审问”的几个关键问题。他详细阐述了人工智能发展历程,认为当下处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特定阶段,产业正从底层芯片主导的价值结构向应用端爆发的V型结构转变。他还分享了国内在芯片创新、算法改进、应用探索等方面的诸多机会。

 

微信图片_20250327102125.png 

 

 

论坛对话,碰撞思维火花

在论坛对话环节,中山大学软件工程学院院长郑子彬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研究员邓小武中山大学计算医学成像实验室主任陆遥、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协会副会长魏晓林四位专家学者共同围绕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构建与畅想展开深入讨论。他们针对AI是否会取代影像科医生、大语言模型的局限性、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与挑战等热点话题展开对话与分享。

 

微信图片_20250327102128.png 

 

 

互动交流,探讨未来发展

论坛现场设置了互动提问环节,参会者积极踊跃。有企业战略咨询顾问提出企业在AI应用中面临的高层思维、人才组织、算力成本等问题, 还有参会者就AI时代普通人的职业发展、产业投资方向等问题提问,现场嘉宾们为提问者给出了富有建设性的解答。

 

 

此次“相信·看见·未来——2025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趋势洞见”活动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落幕。本次活动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学者、从业者和爱好者搭建了交流平台,更为推动中山大学在人工智能产业的创新发展、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提供了有力支撑。相信在未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将在新的征程中不断突破,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真正实现“相信·看见·未来”的美好愿景。